北京市石景山区礼遇道德模范、关爱文明家庭活动走进百年国企******
由北京市石景山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举办的石景山区“文明同行 感谢有你” 礼遇道德模范、关爱文明家庭——走进百年国企活动1月7日举行,邀请石景山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北京榜样等先进模范和文明家庭走进北京老品牌“北冰洋汽水”和“义利面包”的生产企业,共同体验老字号面包、汽水制作。
走进北冰洋义利园区,巨型北冰洋汽水、义利蛋糕造型映入眼帘,石景山区先进模范和文明家庭徜徉在义利老设备展区、漫步于百年历史文化长廊,伴随着园区讲解,追寻品牌坚实足迹,了解百年国企发展历程,学习民族产业的精神底蕴。
在烘焙房中,石景山区的先进模范和文明家庭穿戴好一次性厨师服,体验亲手DIY制作义利面包的乐趣,了解面包生产的专业工艺与安全制作流程;来到汽水制作区,大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自制特调汽水,一边畅饮一边寻找童年美好回忆。
两个小时的参观体验,知识丰富、新奇有趣,让现场所有人都享受其中。活动现场亦是年味十足。石景山区宣传部、区文明办代表在现场向北京榜样、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文明家庭代表致以热情洋溢的新春寄语,并送上特别定制的“新春大礼包”。
“文明同行感谢有你”礼遇道德模范关爱文明家庭主题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年。未来,石景山区将持续开展礼遇先进模范活动,发挥鲜活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传递榜样精神,营造“以先进为镜,与模范同行”的氛围,在全区推动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行为理念。
长江江豚“保姆”:守护“水中大熊猫”健康成长******
(新春见闻)长江江豚“保姆”:守护“水中大熊猫”健康成长
中新社武汉2月1日电 题:长江江豚“保姆”:守护“水中大熊猫”健康成长
中新社记者 马芙蓉
春节假期,长江江豚饲养员邓正宇只休了3天便返回岗位。“江豚对水位、水温、声音等变化极为敏感,需要人24小时守护。”邓正宇近日介绍说,照料江豚“饮食起居”,不敢有丝毫马虎。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江豚淡水亚种、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显示,其种群数量约1012头,状况极度濒危。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逐步探索建立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饲养繁育三大长江江豚保护策略。其中,人工饲养繁育旨在通过开展长江豚类繁殖生物学、生理生态学、生物声学及遗传学等基础生物学研究,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邓正宇所任职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是中国唯一专门用于淡水鲸类饲养保育、技术研究和公众科教的饲养场馆。目前,这里生活着7头长江江豚,其中4头是在全人工环境下繁育,包括16岁的雄性江豚“淘淘”及“淘淘”的儿子“汉宝”、女儿“F9C22”。
据邓正宇介绍,白鱀豚馆现有4名专职饲养员,每人固定照料1至2头江豚,日常工作包括清污、喂食、检查江豚身体状况、训练江豚配合科研采样等,其中保证江豚健康是重中之重。
“它们不会说话,无法直接告诉你哪里不舒服。”邓正宇介绍说,一头成年江豚每天要吃4至5餐鱼,一餐进食约1公斤、用时大概10至15分钟。饲养员每天要检查江豚体表,监测其摄食量、摄食时间,据此判断其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
邓正宇一直负责照顾江豚“洋洋”。“洋洋”是一头从江西鄱阳湖迁入白鱀豚馆的雌性江豚。2020年6月,“洋洋”诞下“汉宝”后,邓正宇承担起照顾“母子俩”的重任。
长江江豚妊娠期大约12个月,从“洋洋”怀孕到生产,邓正宇每日观察记录“洋洋”孕期状况,为它准备可口“饭菜”,喂食叶酸片和维生素片,定期采集B超影像,生怕有任何闪失。“汉宝”出生后,邓正宇把它当自己孩子一样,悉心照顾。
朝夕相处中,江豚与饲养员建立了亲密、信任关系。记者采访中看到,当邓正宇出现在水池边,“洋洋”与“汉宝”便快速游过来,任凭邓正宇抚摸它们的头、牙齿。邓正宇在水池边走动时,“洋洋”与“汉宝”也追着他在水中起伏。
成为饲养员这些年,邓正宇见证了人工饲养繁育江豚家族的不断壮大。“新的一年,希望江豚健康成长,也希望人工饲养繁育研究能取得更多突破。”他说。
记者从中科院水生所获悉,通过人工饲养繁育研究,该所科研人员已摸清江豚生物学特征、繁殖生理学及规律。接下来,将继续深入开展精子生物学、排卵监测、人工授精技术等研究,更加全面系统掌握江豚繁育生存机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