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G首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官宣 聚集佳作共话发展******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CMG首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今日正式官宣。盛典将于1月14日进行红毯直播及晚会录制,并将于2023年春节档在总台综合频道(CCTV-1)、电视剧频道(CCTV-8)等平台播出,通过打造一场具有权威性、仪式感、公信力、影响力的文艺盛会,汇聚电视剧行业的优质创作力量,展示中国电视剧的新气象。
盛典将云集来自播出平台、影视剧制作公司等业界知名人士,邀约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剧组及最具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创作者,用优质精品让观众感受中国电视剧的百花齐放,以系列荣誉发布彰显中国电视剧的蓬勃朝气,以正向引领鼓舞行业士气,用赤诚创作弘扬时代正气。
强引领、聚合力
梦幻联动汇聚优质创作力量
CMG首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将系统梳理盘点2022年中国电视剧精品之作、扛鼎之作,对优质电视剧及优秀创作者给予年度荣誉,年度男女演员、年度导演、年度大剧等十余项荣誉将在现场隆重发布。
届时,《人世间》《山河锦绣》《大山的女儿》《警察荣誉》《风起陇西》《天才基本法》《谢谢你医生》《幸福到万家》等剧组主创将出席红毯与盛典,敢想敢干的何幸福、大山里走出来的女孩黄文秀等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将再度现身,为观众带来暖心的“情感杀”和“回忆杀”,用多部剧与角色的梦幻联动带来满满惊喜与感动。
盛典录制当天,红毯环节将通过央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同时,盛典还包含文艺表演、荧屏前瞻等环节,为观众呈现一场集全民参与和文艺交流于一身的精彩盛事。
此外,总台及卫视平台相关领导、影视制作公司代表及业界学界知名人士等将出席盛典录制现场,共同宣布成立中国电视剧精品制播联盟。该联盟将聚合与电视剧行业相关的制作公司、主要播出平台、重点电视剧制作机构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助力推动中国电视剧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使更多能够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电视剧作品丰富涌现。
精品化、年轻态
守正创新打造满屏皆精品
回望过去,踌躇满志。2022年是中国电视剧创作多向发力、佳作涌现之年,一批热度与口碑兼具的优秀电视剧贯穿全年,为观众留下了众多美好回忆。《县委大院》以基层党员干部的砥砺奋进生动展现时代精神风貌,《人世间》以扎实的写实风格还原了时间跨度长达五十年的“中国百姓生活史”,《警察荣誉》描绘出一幅民生温暖喜乐的画卷,《超越》《大考》等剧则反映青年人勤奋上进、勇攀高峰的风采……
一部部优质大剧勾勒出时代多彩画卷,守好主流阵地的同时掌握潮流密码,总台电视剧以匠心原创记录时代底色,以平凡生活展现家国烟火,用青春表达促进代际交流,奋力以“满屏皆精品”满足受众期待。
展望2023,总台在万象更新之际,推出CMG首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盛典将充分发挥总台资源优势,以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凝聚行业力量,集中展示与时代同频的精品力作,让更多文艺工作者“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与观众共同见证中国电视剧迈入下一个春天。
东西问|金泰万:“陶瓷之路”如何为韩中交往提供动力?******
中新社首尔12月29日电 题:“陶瓷之路”如何为韩中交往提供动力?
——专访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馆长金泰万
中新社记者 刘旭
为庆祝中韩建交30周年,由韩国海洋水产部、国立海洋博物馆和中国航海博物馆共同策划的“中韩海洋文明交流展”,于今年9月至11月举行。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为观众呈现了船模、瓷器、绘画和工艺品等300余件展品,以“学、交、漂、艺”四个部分讲述中韩海洋文明交流故事。近日,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馆长金泰万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介绍韩中海洋文明交流的痕迹,并从海洋史的观点来探索两国间的友好未来可能性。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视频:【东西问】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馆长金泰万:“陶瓷之路”如何为韩中交往提供动力?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记者: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前段时间举行了“中韩海洋文明交流展”,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次展览的概况,以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展品?
金泰万:为纪念韩中建交30周年、回顾两国悠久的海洋文化交流历史,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筹备了此次展览。因为与上海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共同举办,观众可以欣赏到韩中两国的各种资料与展品。
虽然合作展览单位是上海的中国航海博物馆,但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与中国各沿海地区博物馆联系筹备展览,最北边的是位于天津的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还有青岛、泉州、厦门、广州等地的博物馆。
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举行的中韩海洋文明交流展。刘旭 摄这个展览是为了纪念韩中建交30周年,因此收集展示的展品都为此主题服务,包括历史上主要的人物、艺术品,与海洋有关的记录、书籍或地图,以及中国、韩国的海洋主题的传统画作。
此次展览分为四个主题,分别是学、交、漂、艺。具体来说,“学”指的是学术、宗教、思想的交流;“交”指的是海洋文物和商品的交易记录;“漂”指的是在以前危险的海上航行中,航行者经常会遇到意料不到的天气或风浪等,所以他们可能会随风浪漂到南洋、日本冲绳或菲律宾一带,获救回到韩国后,通过文字或口述记录下这些经历和见闻,这就是这部分展览呈现的内容;“艺”指的是“艺术”,展示从中国大陆传来的艺术品,或是从半岛传到中国大陆的艺术品。
观众参观展览。刘旭 摄中新社记者:展览中,有哪些体现了中韩海洋文明交流的特色展品?
金泰万:这次展览中,观众欣赏到了船舶模型、陶瓷、绘画、工艺品等艺术价值较高的300多件展品,70多件从中国航海博物馆租赁。其中不乏一些特别值得关注的展品,如新罗时期留唐学者崔致远的代表文集《桂苑笔耕》,以及将中国画技法与朝鲜特色融合后描画半岛东海岸景色的画家郑敾的作品《海山亭》。
展览展出新罗人崔致远所撰的诗文集《桂苑笔耕集》。刘旭 摄我特别推荐的是船的模型。因为古代航海时期的沉船都掩埋在泥沙下,但偶尔会被渔民或科学家发现挖掘,并被展示出来。这样的船中国和韩国都有,如在韩国发现的中国元朝的“新安船”,还有2005年中国发现的货船“蓬莱3号古船”。这些船的模型,都是展览中的重要展品。
有趣的点就在于,韩国沿海发现了中国船,中国大陆海边发现的又是韩国船。韩国的船只沉没在中国的海洋,在几百年后又被挖掘出来,在现代人眼前展示。因此,我认为船是韩中海洋交流的最具象征性的表现。
展出的新安船模型。刘旭 摄中新社记者:此次展览回顾了中韩两国悠久的海洋文化交流历史,您认为海洋交流对中韩两国交往起到什么作用?
金泰万:韩中两国的海洋文化交流历史,从6000到7000年前已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从货运或物流的观念来看,海洋其实是高速通道。尤其是在以前,陆路通道无论是步行还是乘马车都很慢,能运送的东西很少。但海上船运速度快,能装载的东西也非常多,是被广泛选择的物流形式。但唯一的问题在于海洋的波浪难以预测,具有危险性。如果不考虑气候因素,海运是首选的物流方式。
展出的铜钱。刘旭 摄另外,大海的开放性要比陆地强。古代没有签证,海洋上也不存在明显的国界线,尽管不同国家的人语言不同,但他们在海上的通行是比较随意的,交往也非常容易。人们交换物品,也交流文化。可以说,如果没有当时活跃的海上交往,我们的文化繁荣程度不可能发展到当今的程度。
韩中两国之间的海路被称为“陶瓷之路”,是因为朝鲜半岛和中国之间的黄海是交易陶瓷的核心渠道,相比陆路运送,通过船舶运输陶瓷不仅可以大量运载货物,也不易损坏,因此陶瓷成了韩中海上贸易的最佳商品。
展出的陶瓷。刘旭 摄从“陶瓷之路”流入朝鲜半岛的中国陶瓷,经过朝鲜半岛特有的艺术和技术重新发展后,制造出高丽青瓷、粉青白瓷等商品,之后又返销国外。
通过展览中的很多展品,可以看出韩中之间的相近性。以建筑上的瓦当为例,好几种直接从中国大陆进口而来。这些细小的例证,见证了过去韩中之间交流的频繁程度。
展出的瓦当。刘旭 摄如今,韩中之间的大型船舶,从青岛、上海等地经过釜山港到全世界,又从釜山港回到天津、青岛、上海,这些船舶运送的货物可能和几百年前完全不同,但这种海上交往对中韩之间的文明交流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
来自韩国釜山的中海安第斯号货轮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码头卸货。张进刚 摄中新社记者:在未来中韩两国交往和文化交流中,这条“陶瓷之路”能提供哪些推动力?
金泰万:通过历史展望未来,希望能通过韩中两国互补共赢发展文化的历史来寻找未来发展的动力。
比如这个展览就是一个开始,明年或不远的将来,我们会继续与中国合作,开设合办展览,并涉及更广泛的主题和范围。期待疫情过去之后,韩中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会比现在更加频繁,我们可以和厦门、泉州、广州、天津等中国各地的机构和博物馆合办交流展。
总之,韩中两国都在推行各自的对外开放政策,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海上交流,通过海路谋求新的发展动力。因此,当我们今天回顾过去数千年来韩中之间的海洋文明交流,能够了解这些超越海运、物流、船舶等海洋产业乃至海洋科学技术的海洋合作,并通过海洋交往密切两国间的彼此依赖,加强信任和合作,寻求共同发展。(完)
受访者简介:
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馆长金泰万接受中新社采访。刘旭 摄金泰万,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馆长。1980年获韩国釜山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韩国启明大学汉语言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博士学位。历任韩国海洋大学国际学院院长、韩国海洋大学博物馆馆长、韩国海洋大学教授等职,自2020年12月起担任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馆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